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竹構築的實踐:竹構案例與實作技巧

日期:2018年10月7日


地點:古坑桂林小築、冷水坑茶園


講師:甘銘源老師、紀璟凱助教


教材準備


🌿講師準備

竹子、護木漆1桶、護竹漆1桶、砂紙12張、鐵刷3把、水平尺1個、鐮刀2把、鋁梯1張、木螺絲1組、黑繩1捆、鐵絲1捆、手套15份、油漆刷3枝、柴刀1把、鐵鎚1把、手鋸1把、板手1把、墨斗1支、尖嘴鉗1支、老虎鉗1支、電鑽2支、電動砂輪鋸2支、切斷機1台

一、課程目標


🌿竹構築的實踐/竹構案例與實作技巧

分享竹構的研發成果與應用經驗,並透由茶園茶寮的實作學習竹構所需基本技術、並協助桂林社區的茶產業復興

🌿構竹一種生活/冷水坑茶園的茶寮屋頂整修

享受動手做的專注,感受人與人、人與建築的生命連結

二、上課流程

9:00-10:00   室內課程:竹構築的實踐/竹構案例介紹
10:00-12:00  茶園實作 :講師與助理團隊指導學員竹構基本技巧
12:00-13:30  茶園午休
13:30-16:30  茶園實作 :講師與助理團隊指導學員茶園實作 

三、課程內容


🌿室內課程

1.竹構築
近年環保意識覺醒,考量木材來源多仰賴進口,碳足跡高,而台灣竹林面積大約占台灣人造林的一半,所以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便思考利用台灣中部盛產的竹子作為建材,為環保及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也藉此建立在地建材和建築產業的良性需求。竹材具備堅韌特質,早年台灣先民及原住民曾廣泛使用,如傳統的竹管厝,超過百年歷史者仍 有例可尋,因為它的強度可達鋼材的70%,然而CO2的排放量卻只有鋼構造的2%,可說是碳足跡最小的建材。

2.竹子的種類
竹分為散生竹、叢生竹兩種型態,溫帶的竹類,多屬於橫走側著生長繁植的單稈散生型,莖細而長,較能耐寒,此類散生竹如孟宗竹、桂竹等。熱帶或亞熱帶的竹類,大都屬於合軸叢生型,這類竹子的稈基部分就是地下莖,短而肥實,節多而彎曲,在地下相互牽連形成,密集網狀,大多在夏秋發筍,如麻竹、 綠竹、刺竹、長枝竹等。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同時具有溫帶及熱帶的竹子,竹產業集中位於中部竹山。

3.竹材加工流程:a→b→c→d
a.竹子採伐(cut)-每年5月最優,6-8月亦可;9月至翌年4月不宜。需求長度6m,採6.6m,4年材;需人工離地搬運,表面不可有磨損擦傷。 
b.殺青-煮沸法或炭火法(煮沸殺青非化學方式,炭火法效果較佳,但價格高昂)。
c.防腐處理(boil),目的為將竹材表皮上的油污與竹肉的糖分去除掉,可分成化學的保存處理(rot resistance)和物理的(自然氣乾、傳統乾燥、高溫乾燥)兩類。 
d.乾燥存放-直立式晾乾,20天以上為佳

4.竹材的力學特性

5.竹接頭工法(joint)
a.穿斗
觀察早期的竹管厝,就會發現竹管厝多屬於「穿斗式」結構,特徵就是柱子很細但柱距近,橫向之間有防止柱子移動的構件相連。穿斗式屋架源於古代中國傳統大木構造,台灣先民由於物質缺乏,就地取材使用刺竹取代木頭,較粗的刺竹做垂直桿件,水平桿用稍細的桂竹,如竹籤般串起彎曲的立柱,垂直水平相交成為一個剪刀牆。傳統匠師能在新鮮刺竹上穿鑿出適當大小的孔洞,使水平竹穿入後能緊密接合,竹材乾燥後更加密合,可視為固接。
b.綑綁
使用麻繩、藤條等材料纏繞固定竹桿,不需要鑽孔,竹纖維沒有被破壞,可以保留較佳的力學特性,加上繩子纏繞能施給竹材預力,避免剪力破壞(劈裂),但是這種接頭的牢固有賴師傅的手藝,較盛行於工藝發達,或是人工便宜的地方,如: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中南美洲、非洲等。
c.大藏經驗分享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開發出新的竹工法,目前已經完成的竹建築作品:雲林農博、大地華德福、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台東都蘭三井員工研修中心露營帳篷、Star dome 、瓜地馬拉工作營、螺陽文教會館 、潮厝 、107年台中花博等。

🌿實作課程

將室內課程的理論、結合桂林社區茶寮修復的實作,更深入瞭結實作技巧、並體會竹建築與生活的連結。

練習綑綁


打磨,上保護漆









蓋上浪板


老師傅教做竹門

學員回饋與分享


耶!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