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種樹林場之三

觀自在林場  因緣殊勝種樹夢


    觀自在林場位於雲林縣古坑鄉尖山坑,149甲縣道13公里處,從「自在學舍」指標岔路右轉後開始爬坡,林場就位於「自在學舍」上方,這也是林稱名稱的由來。這處國有林地海拔大約400〜500公尺左右,總面積約4甲,原本分屬兩位地主所有,遍植檳榔樹、果樹及竹林,現任主人賴景鎮分兩次取得土地承租權,他常表示這裡有三寶護持,因緣更加殊勝。

左下方的建築物就是自在學舍

種樹是道場

山頭護法為已任


    賴景鎮成長於群山環繞的古坑鄉樟湖村,早年父親種樹的記憶仍深刻留存,老家目前也還保留著3、40年前種植的高大松柏,他因從小耳濡目染,就這麼單純愛上山林及種樹,10多前,開始利用工作閒暇在老家樟湖及斗六住家一帶種樹,2006年學習廣論後更是不斷受到啟發,包括台灣樹王賴倍元種樹精神,他認為「廣論是根本,種樹是方便」,進而心生買地種樹的念頭。

賴景鎮總有說不完的種樹經

張瑞益(左)受其影響也決定投入種樹

    此外,他可說是同修張瑞益、陳俊言兩人走上種樹之路的引領者,更是他們眼中的種樹達人,後來也透過張瑞益的協助,因緣際會承租第一塊山坡地,接著又承租旁邊另一塊地,終於一償多年的種樹夢想。他從2014年4月14日與太太兩人合力執行造林計畫,這回可說全副精神投入,把種樹當作道場,儼然以這座山頭的護法自居,負責照顧起裡面所有的有情眾生,像猴群不時光顧林場的龍眼樹果實,徒留滿樹及滿地空殼,他也總是一笑置之。

樹苗、原生雜木及野草和平共生景象

     靠著多年自行摸索,他決定採行自然單純的作法,盡量維持原有地貌及植株生態,不砍除他口中自己落地生根的「土發仔」或「山發仔」植物,認為它們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接著選種大約10幾公分高的小樹苗,再一邊慢慢砍除滿山遍野的竹林及檳榔樹,雖然樹苗經常被蔓生的雜草覆蓋,有時不細看還真看不到他口中「迷你型」的小苗,只見一根根樹立的竹竿清楚標示落腳處。如今,一棵棵小樹苗,包括可以防崩塌的榔榆、獨角仙特別鍾情的光臘樹(白雞油)、九芎、肖楠、牛樟等等,慢慢被種植在需要步步為營的陡坡及稜線上,而竹竿上有兩個明顯的綁繩處,就是小苗逐漸長高的明證,他滿心期待三年後完全成林的美好景象。

陡坡上的榔榆已一枝獨秀

   不同時下常見的造林作法,種植大約20、30公分高的樹苗,他的心得是在無法澆水的情況下,小苗比較容易存活,只是要經常看顧,避免蔓藤類有機會危害,雖然藤蔓有時就像大傘可帶來保護,如果全部爬滿或持續強覆蓋就有可能影響存活,至於四周的雜草則無需除盡,因為可以保濕,讓土地呈現濕軟狀態,而且草樹共生也可維持生物多樣性,他也不期待樹苗快快長大,只希望能慢慢穩固地成長就好,因為小苗移種後的適應時間大約半年,所以他不會一次種一大片,總是先試種一、二棵,接著再多種一些觀察看看,接下來就任它們自由發展,無需太過呵護。

為了獨角仙特別栽種一小片光臘樹

                                                他也認為夏季不適合種樹,因雨水不穩定,加上今年天氣太熱,除非有足夠人力,或需要補種再說,這段時間可用於整地、照顧小苗及砍除檳榔樹,而下一波的種樹行動將於11月有露水雲霧的時節再度展開。

山黃麻自喻  山林復育先鋒部隊


    他認為種樹雖單純,卻擁有無上價值,不過本身仍缺乏許多專業知識,所以相當認同資訊交流的重要性,也希望能不斷吸收新知,像日前利仁基金會邀請植物專家李瑞宗老師前來指導,或是林友間彼此分享、共學,就帶來不少幫助。此外,他建議未來基金會能扮演種樹的教育推廣角色,如舉辦導覽志工培訓,或協助說故事,至於環境教育活動他也是樂見其成,只是應考量基地環境,以自己林場為例,他願意提供部分合適空間,不建議全部開放,一來不安全,二來恐影響林場生態。

試種的紅豆杉小苗

    偏好千年木的賴景鎮,選擇在制高點的通風處種下兩棵紅豆杉,雖然目前植株高度有別,能看著它們慢慢成長已讓他心生歡喜。常說因緣一到就會買地種樹,而且現在還只是一開始,這位種樹達人總是以山黃麻自喻,就像生命有限的先驅植物,心甘情願成為山林復育的先鋒部隊。
    上次李瑞宗老師來訪,曾讚許觀自在林場的生物多樣性已相當足夠,只建議景觀部分可再加強,適度混種適合賞花的原生植物如苦楝、台灣欒樹,所以他考慮日後在環山步道兩旁多種些花樹,雖然目前林場看來仍是一片雜草叢生景象,未來榮景似乎早已在他的腦海中具體成形。

賴景鎮(左)認為李瑞宗老師(中)前來指導讓林友獲益良多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種樹林場之二

獅頭山林場  雲深不知處的種樹路


    獅頭山林場位於南投縣竹山鎮桶頭里獅頭山的陡坡上,在過溪聚落往上大約2公里處,海拔約500~800公尺,因上方兩座山峰形似獅子耳朵而得名。這裡原是國有林班地,目前由陳俊言家族承租,大約25~30年前,他的父親為了經濟利益上山開墾,曾廣植檳榔樹,佔地約8甲,有一小工寮,沿著蜿蜒的山路往上走,清晰可見農場一分為二,左邊稱五甲,右邊稱三甲,近兩年他為了種樹使命,又承租工寮下方的檳榔園及雜木林,目前林場總面積大約13甲。
因上方兩座山峰形似獅子耳朵而得名

艱辛種樹路  卻甘之如飴


    陳俊言與張瑞益兩人不僅是學習廣論的同修,也同樣受到台灣樹王賴倍元啟發,且發願一起上山種樹,護持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植樹活動。獅頭山地形相當險峻,只見狹窄的產業道路幾乎一路陡上,有些路段甚至無水泥鋪面,加上山區容易下雨路面經常積水,必須行駛小型四輪傳動車才能到達目的地,一般車輛只能勉強走到中途,後半段將近1公里山路必須靠步行,家住斗六的陳俊言,每次往返種樹的漫長路程,辛苦可想而知,他卻始終甘之如飴。
    陳俊言從102年10月28日開始執行種樹計畫,幸運的是家人一路都很護持,雖然他是種樹發起人,其實從教職退休的姐姐陳春燕才是背後重要推手,既出錢又出力,期間除了兄姊實際參與,友人父親顏叔叔也全程協助,至今都不曾缺席。四人小組照顧本業之餘,目前維持每周固定上山工作兩、三天,而且根據林務局現行法規,三年內種滿樹苗就有機會取得放領權,也間接鼓勵他們要更加努力種樹。
陳俊言(右)與張瑞益(中)發願一起上山種樹

    選擇的樹種包括台灣山櫻花、台灣肖楠、烏心石、大葉楠、土肉桂、楓香、羅漢松、桃花心木等等,一年多下來,已有6甲地種下樹苗,雖然感覺還是被大片的檳榔林所圍繞,其實定睛一看,會發現有些作為行道樹的台灣山櫻花已長得比人還高,路旁陡坡間有些肖楠也開始迎風招展,還有一棵低矮的烏心石枝葉間竟出現綠繡眼鳥窩及一顆鳥蛋,均是辛苦種樹、護樹所帶來的美好成果。
長高的肖楠樹苗已開始迎風招展
    期間他們曾砍除工寮上方的部分檳榔樹,砍下的檳榔樹幹就地橫躺當作天然護坡,也曾提供一塊比較平緩的坡地當作慈心基金地種樹活動場地,還就地利用水道低漥地闢建第一座生態池,拜日前梅雨鋒面所賜,生態池已收集不少雨水,只見青蛙、蜻蜓馬上跟著來報到。
    林場生態豐富多樣,兄長陳俊宏就表示工作時曾遇見台灣山豬、獼猴、山羌、野兔等野生動物,除草時還不慎遭受過虎頭蜂攻擊,唯獨蛇類少見,推測可能是此處常見的黃藤讓它們不太敢靠近。

綠繡眼鳥窩
檳榔樹幹充當天然護坡
自行闢建的生態池

以大自然為師  越種越歡喜


    這段時間,陳俊言一直以種樹僕人自居,他分享自己總是邊做邊問邊學,種樹過程就像是以大自然為師,加上親朋好友同心協力,所以是越種越開心、越種越歡喜,連五甲開始滑動的山坡及三甲邊界的崩塌地,都已陸續種下樹苗,光聽就是一項大工程,很難想像前幾年他們曾一度想放任這座林場自生自滅。只是他也坦言照顧最費力,才幾天沒光顧,野草或蔓藤植物會馬上蓋過小樹苗,所幸小花蔓澤蘭尚未在此蔓延。未來計畫闢建第二座生態池,就在路旁的一堆岩石間,希望能盡量利用自然工法將雨水留住。 


陳俊言兩人以大自然為師的身影


連危險的崩塌地都已陸續種下樹苗

   未來,林場將作為家人退休生活空間,或提供他人身心靈療育場所,更樂於分享作為種樹活動或環境教育的基地,只是此處交通不便,小工寮空間也有限,都是舉辦活動必須先克服的困難。日前,顏叔叔為了工寮的美化及護坡,剛做了幾座紅磚小矮牆,馬上遭到檢舉,以為有營業企圖,也提醒他們未來空間規劃利用不得不慎。

第二座生態池預定地

種樹林場之一

尖山坑林場  種樹勇士的生命轉彎處


    尖山坑林場位於雲林縣古坑鄉尖山坑,149甲縣道10.2公里處,海拔300公尺左右,被道路劃分為上下兩部分,總面積大約3甲,私有地約佔三分之一,其餘為國有地。這裡原是書法老師張瑞益的祖傳山坡地,林場間還保留一棟深富早年民居風味的古厝,他於民國87年從父親手中繼承部分農地及屋舍,其餘農地及建地則為表弟所有。


    20多年前,他的父親為了營生開始種植檳榔樹,滿山遍野的檳榔樹如今已高聳參天,8年前,父親無力維護只好出租給收檳榔業者,5年前又費心種下另一批小苗,可說設想周到,就為了將來能留給他繼續收成。

張瑞益自喻是種樹勇士  
站在幾無立足之地的陡坡清除樹苗上的小花蔓澤蘭 

家人從不諒解到支持


    學習廣論多年,加上深受台灣樹王「賴桑」賴倍元所感召,原本生活無虞、不曾為五斗米折腰的張瑞益,開始思考人類每天都在消耗能源,最後到底能為後代子孫留下什麼?又能回饋環境多少?2012年,年近60歲的張瑞益跟友人陳俊言發願要一起上山種樹護地球,他從2013年2月28日開始進行植樹計畫,10多年來一直不以為意的這片檳榔園,就此成為他的生命轉彎處。
    一開始家人幾乎全數反對,只有母親支持,二哥甚至質疑既然要作善事,為何不乾脆將每年15萬的租金拿去助貧就好,連檳榔承租業者也不諒解,本想繼續承租4年,沒想到他心意已決,待2014年5月租約一到期就不再出租,對方穩定貨源硬生生被切斷,因而博得「怪傑」封號。
    從自購大批樹苗,到整地、拉線、種樹、找水源、照顧小苗,他一路邊做邊學,憑著一已之力在檳榔樹間種下一株株小苗,包括落羽松、台灣肖楠、扁柏、烏心石、大葉楠、光臘樹、台灣櫸、無患子、台灣欒樹、黃連木等等,種類不勝枚舉,目前已種植大約5、6成的樹苗,預計兩年內種滿整片山坡地,日前也開始砍除高大的檳榔樹。
    一年多來,雖然不免感念父親當年心意,思考檳榔樹也是生命,然而為了永續環境的長遠考量,他認為種樹之路是條不歸路,所以仍堅持不懈,為了爭取種樹時效還常住山上,將古厝一角稍加整理當作棲身之所,每天跟毒辣的太陽、群攻的蚊蟲甚至不時出沒的蛇類為伍,旁人稱他種樹達人,他則自喻是種樹勇士,也常笑稱自己是孤單老人,有時一星期說不上一句話,只有一隻大白狗跟他作伴。如今,家人已逐漸接受他的種樹執著,年邁的雙親也不時上山護持,還有一位高雄友人曾多次前來協助,均讓他感念不已。

種樹當修行 盼更多有心人士加入


    他直言種樹容易照顧最難,一下雨野草或藤類馬上撲天蓋地而來,尤其小花蔓澤蘭的覆蓋問題最為嚴重,可說除不勝除,而蟲害也一度讓他心急如焚,包括茄苳、光臘樹、黃連木、無花果等樹葉幾乎被啃光,上次基金會邀請植物專家李瑞宗老師來訪,強調只是季節性食草無須擔憂,才讓他稍微安下心。由於小苗在前幾年必須細心呵護,否則會成長緩慢,甚至無法存活,他將每棵樹苗當成孩子一般細心呵護,所以繁重的照顧工作經常讓他體力超過負荷,只能安慰自己種樹是種修行,也希望更多有心人士能夠加入協助。
   
小花蔓澤蘭的覆蓋問題相當嚴重
蟲害也一度讓他心急如焚

   他認為尖山坑林場並不屬於他或是子孫,而是天地的,所以欣然接受利仁基金會的陪伴、關懷,以及專業諮詢,包括空間規劃及合適樹種的種植建議等等,他也相當認同未來可以更加善用林場,如作為環境教育場地,將逐漸恢復的生態分享給更多民眾。只是古厝因921地震有部分毀損,而整座古厝的修復再利用還需經過表弟同意,必須從長計議,至於他,則是不改初衷,依然常住尖山坑,準備將餘生繼續投入他的種樹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