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一起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日期:2018年2月5日


地點:古坑鄉桂林小築  

 
黃盛璘老師

講師:黃盛璘老師


教材準備:


  🌿淺紛紅色全開壁報紙每組一張(5)

  🌿寬雙面膠2

  🌿蠟筆每桌一盒

  🌿剪刀每桌一把

  🌿美工刀每桌2

  🌿各組一把保健植物組合(蔥、蒜、韭、生鮮艾草、芙蓉、魚腥草、香椿…)

  🌿各組一把花材組合(紫星辰、黃、紅、白、綠…等各式菊花)

  🌿自備口罩或是手帕(蒙眼用)


課程一:園藝治療概述


一、.什麼是園藝治療?


    科學證實大自然具有能降低憂鬱與強迫症的元素,不接觸大自然會造成大自然缺失症,「園藝治療」不是醫療,是透過人與植物之間的連結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態;與音樂治療、舞蹈治療等都屬於輔助性治療方法。不論是一般大眾,或是特殊族群如失智長者、早療兒童、有情緒困擾的孩童,或是安寧病房病患、癌症患者、精神疾患等需身心復健的朋友們,都可透過植物豐富的質地、氣味、色彩與成長變化,激發五感(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喚醒對自然環境的覺察,湧現快樂與幸福感、延緩失智、減少憂鬱。


二、「園藝治療」的主體是植物


    透過觀賞三峽日托中心(對象是有障礙手冊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唐氏症等兒童) 「園藝治療」課程的影片,說明「園藝治療」操作過程:鬆土(與泥土接觸的感覺)→播種澆水照顧(照顧自己的一塊地/一盆菜)採收動手做成食物品嚐植物的味道,在過程中激發五感、開心、成就感。


三、「園藝治療」是人與植物的連結


    透由保健植物或節慶植物做連結,設計相關課程,讓參與者達到身、心、靈的觸動或提升。

    1.保健連結:透由食療與保健植物與身體連結(選擇有機、天然、好  種植、具備五感植物為佳)。

例如薑黃煮牛奶治療感冒;紫蘇、魚腥草、薄荷等製作感冒熱飲;薑黃治療失智;左手香加海鹽可以消炎。
    2.節慶連結:透由節慶特殊的植物連結五感、。
例如:中秋節的柚子、端午節的艾草、聖誕節的聖誕紅、母親節的康乃馨或萱草、父親節的香椿等,可利用四季節慶結合相關植物來設計活動方案。
    3.五行、五色與五種器官之間的連結與保養
金木水火土(五行)→白綠黑紅黃(五色植物)→肺肝腎心脾(五臟保養)
例如:金屬白色、白木耳潤肺。
例如:可以製造五色湯圓(白色糯米粉、綠色艾草汁、黑色芝麻/紫色蝶豆花、紅色洛神汁、薑黃)
例如:觀察對哪一種顏色的偏好,可能出現相對應的臟器問題(兒童的直覺較準確)。

四、「園藝治療」治療師的角色


    1.植物是治療師的合作夥伴,各有作用、功能…透過五感的刺激與開發,輔助身心靈的療癒。
    2.治療師是人與植物之間的橋樑,與植物做朋友(植物也可以是寵物)、建立關係的過程就是療癒的開始,也透過接處土地、照顧植物的過程,快樂、開心、有尊嚴和成就感。

課程二:植物五感的體會與練習


活動(1)

葉片材料:蔥、蒜、韭、生鮮艾草、芙蓉、魚腥草、香椿、左手香、肖楠、芒果、芭樂、月桃、芳香萬壽菊、薄荷、麝香木等。
進行方式:老師分給每一組一把香草保健植物,讓大家透過五感來觀察、撫摸、嗅聞、甚至嚐嚐味道…再把植物的名字寫下來..之後老師與大家核對正確名稱,並講解每種植物的特色、功能與應用。
課程目標:五感的開發與體驗、植物功能與應用方式。


活動(2)

材料:自備眼罩或方巾。
進行方式:兩兩一組,分別以口罩或方巾矇住眼睛,然後運用五感去辨識手中的植物、猜測植物名字;一輪結束之後換人。
課程目標:除了五感的刺激開發,也透由兩兩互動增加人際刺激,此過程亦可提供當事人的人際互動狀況評估(作為之後療癒計畫的參考)。



課程三:製作花冠


材料:淺粉紅色全開壁報紙,寬雙面膠、剪刀、刀片、蠟筆一盒、花材。
進行方式:先將壁報紙裁成大小各六份(大的用來製作成冠,小的製作手環),選擇大張紙貼上寬雙面膠,並各自設計繪製剪裁出喜愛造型。之後兩兩一組,撕下雙面膠,請partner相互協助黏成花冠戴在頭上,並透過口述請partner協助黏上自己喜愛的花朵葉片設計。
課程目標:除了與植物互動,也需要兩兩互動,促進人際刺激、合作協調。



課程四:大自然的力量


在戶外,大自然中的溫度、陽光、風、雨或聲音、顏色、味道等各式刺激非常多,
案例一:害怕枯枝的自閉症孩童,進入象山農場時竟然完全不恐懼眾多枯枝。
案例二:姐姐自殺的憂鬱症患者,進入農場播種九層塔種子時,回憶起兒時成長點滴,豁然改變。

課程五:方案設計


    1.先確定參與者特點(早療兒童或癌症患者等)需要與機構或邀請人事先討論。
    2.針對參與者特點作設計課程、並與機構討論並設定觀察項目(例如:參與度、情緒控制、大肌肉小肌肉協調能力、人際互動、口語表達等)
    3.針對每個參與者做個別紀錄,以做為下一階段課程規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