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活動紀實〜竹工藝佈展

踏「山」尋「竹」之旅


    為了環境教育使命,推廣自然建材、協助竹工藝復興,我們義不容辭承接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的竹夢計畫,從2015年10月開始,兩個多月期間,除了辦理多場竹藝工坊及竹夢講座活動,也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主要通道上,策劃一場名為「竹夢築夢」的竹工藝佈展,且完全委託大藏建築規劃設計團隊來執行,大藏可說是國內竹構築的先驅與實驗家,近年總是不忘找機會為竹子發聲。

藏團隊規劃設計的雲林農博公園,日前甫獲2015年台灣建築獎首獎。

    本次佈展包含竹棚架、竹編天花板、竹攤位的設計,從選竹、竹材殺青處理,到尋找竹編工藝家、進行竹接頭實驗等等,希望能在一片竹光掠影中,拉開兼具自然與時尚之美的展演序幕。
    高挑挺直的孟宗竹,就是這次「竹夢•築夢」的主角,要作為竹棚架的主要結構材,「身材」當然是馬虎不得,大藏主持建築師甘銘源特別帶領團隊來到台灣西部的中海拔山區,從雲林一路往南找到嘉義,又從瑞里山區轉戰奮起湖一帶,挑選的嚴苛標準足以媲美任何一場選美會,因為每根「身高」必須長達22尺(660公分)左右,「腰圍」(尾徑)必須達到三寸(9公分)寬,對配合的竹農來說簡直就是一項超級任務。

甘銘源建築師(左)走訪草嶺的石壁社區跟竹農郭守發洽談竹材
竹林約佔台灣人造林的二分之一,不善加利用確實可惜啊


    家住瑞里的竹農黃耿備,也是這次竹材的供應者之一,今年78歲,接觸竹子已長達40多年,一向敬天愛地,對竹材更是呵護備至,見證過國內竹產業的興衰,對於竹文化的復興當然樂見其成,所以接受委託之後就開始努力奔走,終於找到位於海拔1400公尺嘉義縣竹崎鄉多良附近的孟宗竹林,且逢人就誇讚這批竹材怎麼美麗、可愛且皮膚「水噹噹」,在他口中,每根竹子簡直成了一個個絕世美女呢。


竹農黃耿備對自己的竹材可說深具信心。
 

竹子洗澎澎囉

        除了年紀適中、個頭要高、腰圍夠寬,美女竹子出去見世面之前,總需要先洗澡梳化一番吧!為此,大藏團隊遍尋鄰近的竹材行,最後來到雲林林內的山邊,聽說他們家的殺青水槽長達28尺,22尺的竹材終於找到適合洗澎澎的地方了。



        首先在高溫大約120度的沸水加入鹼片(氫氧化鈉),再分批放進竹桿悶煮半小時左右,接著清洗工人馬上全副武裝以對,又似幫嬰兒洗澡般呵護,在滿是清香的空氣中,將通體墨綠且燙手的竹材一一抱出水槽,再仔細用棉布手套及鐵刷刷洗乾淨,只見竹皮水嫩肌膚立現,而隨著竹桿溫度逐漸降低,顏色也愈來愈淡,視覺感受可說清新無比。



        其實竹材煮沸殺青可不光是為了美觀,它可同時將表皮的油污與竹肉的糖分去除,是竹材保存處理相當重要的步驟呢!

亂編天花只為留住自然光影

        位於雲林西螺延平老街的東市場,曾是西螺文化發展的重要源頭,如今,已轉化為藝術家的創意市集,商圈裡有一對竹藝達人夫妻,就是我們這次竹編天花板的幕後功臣。

楊盛輝老師(左)跟曾淑惠師母(右)正專心討論竹編天花分割圖


        楊盛輝原是國中英文老師,20幾年前,受到太太曾淑惠影響,夫妻倆開始無法自拔愛上竹子,多年來,他們利用閒暇持續投入竹藝的學習與創作,一做竹管,一做竹編。楊老師退休後,希望可以專心投入創作,也期望提供一處竹工藝交流場所,進而協助推廣竹編產業,就這樣「漾坊」小舖於20125月誕生。

夫妻倆人號召附近開店年輕人一起投入竹編天花創作



    為了營造竹棚架的自然光影,也希望提供在地竹編工藝師更多舞台,甘銘源建築師日前與他們再三討論、琢磨,最後決定採用亂編法,看似凌亂的線條,卻是經過相當縝密的測量、計算與試驗,而為了作品的耐久、牢靠,只見他們不斷彎腰,或跪或坐或躺,納悶為何要躺著編?其實編到後面會越來越難,且往往必須使盡吃奶力氣,所以可說是累到趴著編了。
        他們曾說過「每一次親手做,都是為了推廣竹藝的下一雙手」,而為了這次的竹工藝佈展,受到感動的夫妻倆可說是全力投入,且號召附近開店的年輕人利用空檔一起加入,儼然成了另一場社區營造的具體實現!

11/20竹棚架於藍天中昂揚

    這兩天的冬陽依然美好,只有昨天偶爾飄些細雨,經過客家公園的民眾,或許您已注意到這裡的天際線顯得不太一樣呢。




        「竹工藝佈展」的重頭戲〜竹棚架搭建,正逐漸成型、昂揚!只見一架架包含竹柱、竹樑及竹脊的竹構在艷陽下閃閃發光,其實閃亮的背後還有一段整裝待發過程,接下來就帶大家走一趟雲林斗南的鐵工廠,深入了解之前竹材跟鐵件二項異材質是如何巧妙結合。





        一開始,是竹桿的裁切與去蕪存菁,捨棄不直的部分,且裁切成剛好長度,先用螺桿與弧形墊片組合成屋脊小單元,弧形墊片是為了與竹桿完全貼合,竹柱下方則開始接上鐵製竹接頭,一是增加強度,二來避免受潮。


        接著依序將每個小單元排列成現場實際形狀,再來就是不斷地鑽孔、裁切、預組及敲打接合,最後再還原成一個個小單元。





        緊接著用菜瓜布去除竹桿表面髒汙,彷彿幫它去角質一樣,再在棉布手套上塗上適量護木油,均勻塗抹在竹桿每一處,就像擦乳液保養一般,這護木油可帶來保護,避免竹材龜裂,最最…重要的是,它是由亞麻仁油、松油加上蜂蠟調和而成,可說是百分之百純天然呢。

11/26施工大考驗之一    樟樹與竹棚架相依偎

        眼尖的您,或許已發現到這兩天的竹棚架有些些不同,作為屋頂的透明PC浪板開始陸續鋪上,不過進度比預期緩慢許多,只見施工人員一下為PC板挖洞,一下鑿邊,一面還要忙著為樟樹修枝,就因為兩旁的樹木全數卡到竹棚架啊!



        客家公園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移樹,且除非必要才修剪樹枝,除了不忍才剛落腳5年的這幾棵小樹受到傷害,更希望來日綠樹能與自然的竹棚架相輝映,才形成如今八棵樟樹與竹棚架相依偎的特殊景象呢。
        不過可苦了現場的施工團隊,不斷要見「樹」拆招,猛一瞧還以為這幾棵樹有神力,硬生生從屋頂穿了出來,當然也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原本即將上場的竹編天花板,只好後延跟大家見面的時間囉。

11/30施工大考驗之二    剛柔並濟的竹編天花板

        這幾天,台北的陽光雖然難得露臉,不知經過公園的民眾有沒有發現到,千呼萬喚的竹編天花板可是早就露臉囉!


        高達6米的竹棚架,為了將大片竹編天花板好好安置在透明PC浪板之下,且跟樟樹們和平共處,可說相當費工,負責固定的施工人員及收邊美化的工藝師,可是花費了好幾天的時間不斷抬頭仰望呢!






        考量竹棚架所在位置是弧形通道,當初竹編天花的設計就多達14種尺寸,大大小小總共38片,採用亂編技法的竹編天花,可說是既軟又硬,多數為2米寬,3.3米到4.5米長不等,比人還高,搬運一片往往需動員23人,而且一個不小心就會掛彩,為了穩固在C型鋼樑下,接下來就是不計其數的綑綁又綑綁。





        只是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透過竹編工藝師的巧手修飾,雖然近日沒有陽光加持,屋頂板看來還是美不勝收,不僅為整座竹棚架增色許多,一走過就聞到濃濃的竹材馨香,可說是無上的自然體驗呢!

後記一最新版「竹接頭」大揭密!!

        本次竹工藝佈展有一項秘密武器〜竹接頭,乍聽「竹接頭」會讓人一頭霧水,其實廣泛的說法就是竹材跟異材質如鐵件結合的端部啦!像這次竹棚的竹柱跟基礎銜接之處,因內外纏繞著不鏽鋼纜線,竟有人說它長得像羅馬鞋,不過說法還真是貼切呢!



        竹材雖然堅韌,卻有容易劈裂的缺點,竹接頭為此因應而生,在竹材劈裂前先給它一個束起來的力量,可預先防堵破壞,就像為了防止流感發作先去醫院打預防針的道理一樣。大藏團隊從2011年起,開始投入竹接頭的研發、實驗,希望朝向工業化、標準化的應用,不僅可增加強度,也能減少施工費用、縮短工時,經過不斷改良、試驗,演化至今已超過10代以上。



        本次竹棚架採用最新版的竹接頭,相較前幾代更顯環保,造價也大為降低,無需再靠內部填裝水泥銜接端部鐵件,只利用不繡鋼纜線來纏繞,將竹接頭越拉越緊,可說是傳統綑綁的創新做法。日前經實驗室測試,1個竹接頭可承受2.7噸的拉力(軸力),大約相當33個壯丁的拉拔,而每架各設計8個竹接頭,算算6架總計48個接頭,足以抵擋成百上千個壯丁了,所以就算強風來襲也無須擔心呢!


後記二傳統與創新兼具的竹攤架

        本次竹工藝佈展還有另一項巧思,那就是完全用桂竹打造的竹攤架,想像不久的未來可以在滿布竹材的棚架底下逛著市集,對現代都會民眾來說,可說是非常非常難得的體驗呢!
        當年長的竹工藝師逐漸淡出,甚至凋零,位於雲林虎尾街上的小巷裡,卻住著一對還相當熱中竹藝的父子,子承父志讓人不禁深受感動。高齡80歲的吳隆薰老師傅,從12歲就開始接觸竹製家具,算算資歷已累積將近70載,且依然堅持不懈,大約10年前兒子吳計陵決定回鄉協助,父子倆除了持續打造傳統家具,也不斷為傳統思維注入創新元素。






        這次的竹攤架就是明證,是甘銘源建築師與他們父子倆合力激盪出來的創意!設計概念源自古老竹床與竹搖籃架的結合,桌腳則是A型搖籃架的改良作法,不僅堅固耐用,也方便收納,可輕易快速組裝、搬運及擺設,舉辦農工藝竹夢市集活動時,將與竹棚架結合為別具特色的藝術展覽品呢!




        因應基地平面的弧形作變化,共設計三種桌面尺寸,一律選用直徑56公分的桂竹為主要材料,完全純手工製作,且採用傳統費工的榫卯技法,呈現出讓人讚嘆的美好竹管技藝;而堅固又平整的桌面,則必須先將整根竹管技巧性剖開鋪平,背面再細心裝上橫條,也讓古老「眠床」的精湛手藝再現世人眼前!